厦门南洋职业学院25周年校庆学术论坛 ———交叉融合视野下职业院校科研与教学协同育人之路


时间:2025-10-16   浏览:21

我校喜迎建校25周年的重要时刻,为进一步浓厚校庆学术氛围、深化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、助力专业建设与科研创新,科研处于2025年10月15日成功主办厦门南洋职业学院25周年校庆学术论坛。论坛以“交叉融合视野下职业院校科研与教学协同育人之路”为主题,同步设置两个分论坛,分别由经济管理学院、教育学院具体承办。本次论坛为校庆注入深厚学术内涵,也为学校科研教学协同发展搭建高效交流平台。


分论坛一:大数据、互联网、人工智能与经济发展


由经济管理学院承办的“大数据、互联网、人工智能与经济发展”分论坛在仙岳报告厅举行。论坛联合福建省民办院校三创服务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、中联数字商贸产业学院,及学校金融研究所、电子商务研究所、中小企业孵化研究所共同协办,有效整合高校科研与产业实践资源,契合学校“创新型、创业型、开放型”人才培养定位。


 

厦门南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术副院长戴淑庚教授主持


厦门市翔安新阶联会长、厦门市政协委员、厦门市工商联副会长、厦门市中小企业服务行业协会会长、厦门加捷集团黄献荣董事长致辞。他表示,大数据、互联网、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世界并推动经济变革,从企业经营的角度阐述了三大技术对企业精准决策、拓展市场、实现智能化升级的重要作用。同时,他指出人工智能底层框架、数据安全等领域仍存在挑战,呼吁政府、企业、高校等多方共同努力,共破难关。


 

黄献荣董事长致辞


校长助理侯红科在致辞中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。他回顾了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方面取得的扎实成果,并指出数字经济是驱动全球经济格局重塑、区域产业升级、社会治理变革的“必答题”。从国家战略与厦门区域发展层面,他强调了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性,并呼吁大家以此次论坛为起点,凝聚共识、深化合作,共同为厦门打造数字经济高地,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!

 


校长助理侯红科致辞


论坛核心的主旨报告环节特邀华东师范大学朱宝树教授、厦门大学吴崇伯教授、许志端教授三位学界权威开讲。


 

朱宝树教授以《城镇化过程中的城乡人口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》为题,用数十年研究数据揭示人口与经济的深度关联。


 

许志端教授则以《数字赋能营商环境创新》为主题,结合厦门本地实践与全国案例,展现数字技术破解企业经营痛点的路径。


 

吴崇伯教授围绕《近年我国在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分析》,系统梳理我国科技“跨越式发展”对经济的拉动作用。

主旨报告后,“校企协同新路径:高校人才培养如何精准对接企业数字转型”圆桌论坛如期开展,由经济管理学院/三创学院院长林莉教授主持。厦门大学戴淑庚教授、学校副校长许智坚教授、厦门市校友经济促进会洪冀宁秘书长、厦门正旸物流有限公司宋可琪总经理、厦门兴安泰科技有限公司谢双安总经理等四方代表齐聚,围绕企业数字转型人才痛点、校企协同堵点深度对话,最终形成可落地的合作共识,为解决“人才供需错配”难题提供清晰方向。

 


 

 

分论坛二:心向阳光,智启未来——AI 浪潮中教师的积极心理赋能


由教育学院承办的“心向阳光,智启未来——AI浪潮中教师的积极心理赋能”分论坛在教学楼A201教室举行。论坛由教育学院院长赖满瑢教授主持,特邀集美大学师范学院徐恩秀副教授主讲,学校副校长许智坚、科研处处长李春桃、家长学院院长邱虹及教育学院全体教师参会。


 

教育学院院长赖满瑢教授主持


科研处处长李春桃在致辞中指出,AI 时代下,职业院校及教师需积极探寻心理建设的科学方法与实践路径,为论坛奠定“赋能教师成长”的核心基调正是这一主题最贴近职业教育“育人核心”的关键议题,只有心怀阳光、状态饱满的教师,才能培育出自信自强、勇于创新的学生。同时,也希望教育学院能能持续探索“心理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”的新路径,为学校的育人体系建设提供更多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。


 

科研处处长李春桃致辞


徐恩秀副教授以“十指交叉”“AI 情绪反馈”互动游戏开篇,揭示大脑神经可塑性,引用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校长“别把思考外包给 AI”的观点,引发教师对自身成长的深度思考。再深入剖析AI时代教师三大心理挑战,通过游戏引导教师觉察问题;随后以积极心理学为“心理盾牌”,解读 PERMA 幸福模型并借“5指优点”活动助教师发掘优势,还分享三大赋能路径——用“三件好事”“感恩练习”培养积极情绪、借 ABC 理论与“压力转化四步曲”塑造积极认知、以“54321 回归当下法”“观呼吸”练习回归正念,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心理调适工具。论坛现场互动热烈,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受益良多,将把所学应用于教育实践,以更阳光的心态迎接未来教育挑战。


 

徐恩秀副教授作主旨报告


 

现场互动环节


此次25周年校庆学术论坛,是学校科研与教学协同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。两大分论坛分别从数智经济产教融合、AI 时代教师心理赋能两大维度发力,不仅为“政校企”三方、教育工作者搭建了高效交流平台,更拆解了职业院校发展中的现实痛点,提出可操作、可复制的解决方案。未来,学校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,持续深化交叉融合视野下的科研与教学协同,为培养更多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,书写民办高等教育稳步发展的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