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洋大讲堂 | 中国航天与航天精神


时间:2025-11-04   浏览:10

11月2日上午,厦门南洋学院建校25周年喜庆氛围正浓,“南洋大讲堂202507期”在学校活动中心礼堂如期召开。本次大讲堂以“中国航天与航天精神”为主题,特别邀请上海交通大学讲习教授、校务委员会副主任,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,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孟光总师担任主讲嘉宾。我校创办人、南洋教育投资董事长鲁加升教授,学校副校长许智坚教授出席活动,全校师生代表齐聚现场,共同开启这场兼具思想深度与精神力量的“星辰大海”之旅。



活动伊始,主持人、科研处处长李春桃隆重介绍主讲嘉宾孟光总师的深厚履历。她提到,孟总师不仅曾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、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等重要职务,还以第一完成人身份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、省部级一等奖6项,更荣获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最高论文奖Melville Medal奖。长期以来,孟总师深度参与我国载人登月、火星探测等重大专项的论证与研发工作,其卓越的专业成就与广泛的行业影响力,赢得全场师生的由衷敬佩,现场掌声经久不息。



讲座正式开始前,许智坚副校长代表学校董事会、校领导班子发表致辞。他强调,在学校建校25周年之际举办“中国航天与航天精神”专题讲座,核心原因在于航天精神与南洋25年的奋斗历程高度契合、一脉相承。他特别寄语在场学子:“你们是新时代的青年,是南洋的未来,更是国家的希望。无论未来从事何种职业,航天精神中的爱国情怀、创新思维、实干作风和协作意识,都将是你们破解难题、成就事业的‘金钥匙’。”



随后,孟光总师带来精彩讲座。他首先系统梳理了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、从弱到强的辉煌发展历程,生动讲述了大国重器背后,一代代航天人“执着追梦、忠诚报国、敬畏事业”的动人故事。



孟总师指出,中国航天事业的起点,自始至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面对国际社会的技术封锁,“两弹一星”研制者们怀着“为国铸剑”的赤诚之心,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攻坚克难——即便缺乏实验场地,也在戈壁荒漠中搭建临时实验室坚持研发。“他们并非为个人谋出路,而是在为国家争尊严、为民族谋未来。”孟总师以“两弹一星”元勋钱学森毅然归国、隐姓埋名投身研制工作的故事为例,着重强调:爱国情怀绝非抽象的口号,而是航天人“把一切献给祖国”的实际行动。从神舟飞船的每一次精准发射,到嫦娥探月、祝融探火的每一次星际突破,其背后都蕴含着“国家需要什么,我们就攻克什么”的坚定信念,这正是中国航天能够不断实现跨越的根本动力。



同时,孟总师还深入剖析了航天“四大精神”的核心内涵,以“掷地有声、引人深思”的解读,让在场师生深刻理解“爱国、创新、实干、协作”在航天事业发展中的关键意义,更真切感受到航天人面对技术难关时,“攻坚克难、团结协作”所释放的强大力量。

此外,孟总师对现场学子提出殷切期望:希望大家既要“仰望星空”,树立远大理想,主动关注国家科技发展需求;更要“脚踏实地”,在专业学习中刻苦钻研,着力培养创新思维与协作能力,为未来投身国家建设、贡献自身力量打下坚实基础。